WFU

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遠離皮膚炎症的煩惱:中醫觀點的飲食宜忌與日常調理





親愛的朋友們,
當你面對皮膚發炎、濕疹、痘痘、異位性皮膚炎或尋麻疹等困擾時,是不是覺得怎麼擦藥都不見效?其實,中醫認為,這些皮膚問題的根源,不單單在皮膚表面,而是與身體內在的氣血、脾胃有著深刻的聯繫。「內調外養」是中醫的重要理念,因此,我們可以透過飲食調理來改善皮膚健康,讓肌膚恢復純淨與健康。


皮膚炎症的根源:脾胃與氣血的失衡


中醫認為,皮膚炎症的背後多涉及「濕氣」、「熱毒」與「氣血不足」。飲食不當、過多辛辣油膩、或內在壓力,都可能導致體內積聚濕熱或毒素,讓皮膚產生過敏反應、紅腫、搔癢或發炎。各類皮膚炎如濕疹、痘痘、異位性皮膚炎、尋麻疹,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訊,提醒我們要「吃對」食物,避免讓皮膚的負擔變重。




皮膚炎症的宜食食物:清熱利濕、滋陰潤燥

  • 綠色蔬菜與瓜果(苦瓜、冬瓜、絲瓜等):清熱解毒,消腫利濕,適合緩解皮膚紅腫、濕疹。
  • 蓮藕:涼血止癢,適合緩解皮膚發炎。
  • 百合:潤肺止癢,適合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燥脫皮。
  • 梨子、銀耳:富含水分和膳食纖維,能滋陰潤燥,改善皮膚乾燥癢感。
  • 綠豆湯、薏仁湯:清熱解毒,適合皮膚紅腫、痘痘發炎。注意不要加糖。
  • 菊花茶、決明子茶:退火清熱,緩解發紅、癢感。
  • 優質蛋白質魚肉(如鱸魚、鯽魚):促進皮膚修復,減少損傷,但要注意海鮮過敏者不宜。
  • 豆製品(如豆腐、豆漿):營養豐富、清淡不油膩,有助於皮膚健康。

皮膚炎症的忌食食物:減少濕熱、避免過敏


  • 辛辣香料類食物(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韭菜):容易助火生熱,加重皮膚的紅腫和發炎。
  • 油炸、燒烤與高脂食物(炸雞、薯條、燒烤、堅果):增加脾胃負擔,導致濕熱內積,惡化皮膚問題。
  • 高糖食品(如奶茶、甜點):刺激胰島素分泌,促進痘痘生成。
  • 奶類:動物性的奶,容易生濕氣,引發身體發炎。
  • 發物(易引發過敏的食物)海鮮(如蝦、蟹):可能誘發過敏反應,加重濕疹和尋麻疹。
  • 酒精(如啤酒、烈酒):擴張血管,加劇皮膚紅腫和癢感。
  • 人工添加物:容易讓皮膚更不穩定。




日常調理:


  •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:規律進食,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腸胃負擔,避免濕熱堆積,加重皮膚問題。
  • 每天飲水1500-2000ml:補充水分,促進代謝,排出毒素,保持皮膚水潤。
  • 適度運動,促進排汗與循環:散步、瑜伽等輕度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,減少毒素累積。
  • 放鬆心情,減少壓力:調整情緒,避免內分泌失調,減少皮膚炎症的發生。

一日皮膚友善飲食範例


早餐:蓮藕粥 + 水煮蛋 + 無糖豆漿
午餐:蒸魚 + 清炒綠葉蔬菜 + 白米飯
晚餐:豆腐湯 + 燙絲瓜 + 銀耳百合湯
點心:綠豆薏仁湯
水果:梨子

小提醒:要注意若脾胃屬於虛寒性狀態,涼冷食物仍須節制,配合中醫師藥物調理,會比較不會反而損傷脾胃。

結語:讓皮膚在自然調理中恢復純淨美麗


皮膚的健康來自於內外兼顧的調理。透過清淡、均衡的飲食,並遠離助長濕熱的食物,我們能為肌膚減輕負擔,逐步修復它的健康。記住,飲食調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需要耐心與持之以恆。在這條路上,讓我們一起愛自己,重拾那份自然健康的美麗。

最後,仍要除了醫師的中藥內服甚至外用治療,飲食的調整也要努力改善,在皮膚清潔及呵護上也要留意,當皮膚受傷了,就需要照顧以及加倍的保濕,讓皮膚有機會好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