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

臉部「沾黏」你了解嗎?從醫學修復談自然抗老的真正關鍵





身體在修復時,其實也在悄悄「改變結構」

昨天在課堂中,張光正醫師分享了一段關於人體修復機制的內容,讓我深感共鳴。

在我們的身體中,每一次受傷、發炎,甚至微小的刺激,都會啟動一連串的修復機制。這個過程中,會有:

  • 發炎細胞聚集到受損處

  • 膠原蛋白增生

  • 組織逐漸「癒合」

但有趣的是,這些原本是修復的過程,在某些情況下,也可能演變成「沾黏」現象
若修復過度,甚至會導致纖維化與疤痕形成

在美容領域中,我們也常常不自覺地與這個機制打交道。



填充物=支撐?可能也是「組織沾黏」的一種

現在許多愛美人士會選擇注射類療程,例如玻尿酸、膠原蛋白增生劑等,來讓臉部更加澎潤緊緻。

但你知道嗎?這些注射後的填充物,某程度上也是在刺激組織進行「局部修復反應」,從而造成支撐效果——也就是一種人工創造的「沾黏」
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:
做美顏針或針灸保養時,發現某些部位「針怎麼都針不進去」、甚至手按起來也感覺卡卡的?
那很可能是過去填充物導致局部組織變得緊密,失去彈性與流動性。



解剖不是死的,臉部組織其實很「活」

如果你曾經看過真實的人體解剖,會發現:
除了明顯可見的肌肉與脂肪,我們的臉部還充滿了許多微細、絲狀、膜狀的結構,
像是泡泡般的空間,交織著韌帶、筋膜、液體通道——這些結構並非固定不變,
甚至有些到近年才被現代醫學認真研究、重新定義。

從中醫觀點來看,這些看似微小的結構,其實對氣血的流動與臟腑的協調,有非常深遠的影響。



沾黏的短效與自然的長效:我們該怎麼選?

不可否認,某些「沾黏式支撐」的療程(例如填充、拉提、音波等)確實能在短期內帶來視覺上的改善。
但問題是:

  • 沾黏若過度,可能造成循環不良

  • 纖維化後會影響氣血運行

  • 養分與氧氣難以進入細胞,自我修復力下降

從中醫的觀點來說,「人是活體,不是靜態構造」,健康的氣血循環才是維持年輕與修復的根本。



美顏針:溫和但深層的自然療癒力

中醫提倡「調養體質、活化氣血」,美顏針是針灸的一種,正是這樣的療法代表。

它的原理是透過針刺激:

  • 活化臉部氣血循環

  • 喚醒筋膜與肌肉的彈性

  • 促進自癒修復力

這不是立即見效的魔法針,而是一種「讓自己變得更有修復力」的保養方式。
尤其隨著年齡增長,氣血逐漸不足,自我修復變慢,美顏針反而能成為長期抗老的「內建幫手」。



自然派抗老,不是慢,而是走得遠

李醫師不反對任何形式的醫美療程,甚至也覺得為了自己美一點蠻好的,
但是真的希望每個人在選擇時,可以拉長時間軸來思考,多做點功課:

各種大大小小的治療、美容介入,都有不同的風險與副作用,最好能從原理好好理解。

「我想要的,是現在立刻看起來年輕?還是十年後還能自信素顏?」

自然派抗老的美,不是標緻的模版臉,
而是讓身體自己產生彈性、代謝、與光澤的能力。

這不只是一種保養選擇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


結語:讓保養不只是變美,而是變得更健康

我們每個人都值得美,
但更值得擁有一種可以一直走下去的「健康之美」。

願你我都能在每次保養時,
多一點認識身體的智慧,少一點對衰老的恐懼。



宜靜醫師的門診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