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宜靜 中醫師
「我飲食很健康啊,幾乎不吃肉、不碰油!」這是我在診間很常聽到的一句話。
很多人以為吃得清淡、油少肉少,就等於養生,
但真相是——太清淡的飲食,也可能讓你不健康。
今天,我要分享一個真實的診間故事,
以及如何調整飲食,才是真的對身體好的健康方式。
🩺 診間故事:從養生到肌少症
幾乎不吃紅肉,不碰油炸,零食甜食也完全戒掉。
別人眼中,她是「健康模範生」:
身材苗條、作息規律、飲食極清淡。
但才不到 60 歲,她卻被診斷出 肌少症——
走路變慢、體力下降、皮膚鬆弛、免疫力下降。
為什麼會這樣?
因為她長年「少肉少油」,
加上體力不足、漸漸懶得運動,
讓身體陷入 沒有建材、也沒有工人 的狀態,
肌肉量年年下降,骨質密度也悄悄流失。
📊 科學怎麼說?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(NIA):
蛋白質不足會加速 肌少症 與功能退化。
好油脂攝取不足會影響荷爾蒙、免疫、心血管健康。
50 歲後肌肉量每年平均流失 1–2%,若不補充蛋白質+運動,流失更快。
換句話說,長壽不等於健康,
沒有肌肉與體力,長壽可能只是延長病痛的時間。
🌿 中醫觀點
中醫認為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
飲食太清淡、缺乏營養,就像房子沒有樑柱——
氣血生化不足,肌肉自然消瘦無力。
脾胃虛弱常見表現:
- 手腳無力
- 消化功能差
- 容易疲倦
- 抵抗力下降
🍽 真正健康的飲食原則
健康飲食的關鍵,不是越少越好,而是 足夠、均衡、能被吸收。
1️⃣ 蛋白質要夠
- 每公斤體重 1.0–1.2 公克蛋白質(高齡或肌少症風險可到 1.5g)
- 多元來源:魚、蛋、豆製品、雞肉、海鮮
- 蛋白質是肌肉、免疫系統、荷爾蒙的重要原料
2️⃣ 好油脂不能少
- 來源:堅果、酪梨、橄欖油、深海魚油
- 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
- 保護心血管與神經系統
- 選擇全穀、地瓜、南瓜等低GI食物
- 穩定血糖、提供持久能量
4️⃣ 多顏色蔬果
- 各色蔬果含不同抗氧化與抗發炎成分
- 越繽紛等於給身體更多防護傘
- 成人每天 1,500–2,000 ml(依體重與活動量調整)
- 幫助代謝與腸道蠕動
6️⃣ 一定要運動
- 飲食是建材,運動是工人
- 沒有運動,再好的營養也無法變成強壯的肌肉與骨骼
🪞 結語
而是讓身體擁有足夠建材與工人,
蓋出耐用、強壯、舒適的房子——
那棟房子,就是你自己。
從今天起,
多一份蛋白質、多一點好油、多幾種顏色的蔬果,
再搭配規律運動,
你的未來,會感謝現在的你。
📌 溫馨提醒
本文為健康衛教資訊,並非個人專屬處方。
若有飲食與健康疑問,請由專業醫師評估後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