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過敏兒在秋冬的日常照護:秋風一起,過敏兒就忙不過來了

作者:李宜靜 中醫師





秋冬一來,我的門診有點像是「打噴嚏聯盟」的總部。這些孩子們的鼻子比偵測器還靈敏,一點風沙、一點空污,立馬開啟噴嚏狂潮,我就知道秋天來了。雖然高雄的秋天來的比較晚,但是秋冬氣候仍屬乾燥,加上空氣污染真的嚴重,過敏體質的孩子比誰都辛苦。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,怎麼用中醫的觀點,幫過敏兒在秋冬這段時間做好照護,特別是防範空氣污染。

秋冬為什麼是過敏兒的「大敵」?


秋冬的氣候多變,冷空氣和大氣壓變化加上空氣中微小顆粒(PM2.5)增多,都是過敏兒的大敵,空氣中充滿過敏原真的很難防護。

氣候乾燥
中醫認為「燥邪傷肺」,肺是人體呼吸系統的守護者,乾燥的空氣容易傷害到肺部,粘膜太乾就容易受傷,孩子就容易出現咳嗽、流鼻水的症狀。

冷熱交替
外出時一冷一熱,讓免疫系統措手不及,身體容易找不到平衡,鼻炎、氣喘、皮膚搔癢全都找上門。

空污超標
PM2.5這類微小顆粒會刺激鼻黏膜,讓過敏兒雪上加霜。


 

空氣污染防護:從中醫養肺開始


中醫有句話:「肺主皮毛,開竅於鼻。」意思是,護好肺,孩子的鼻子和皮膚也會健康。那麼秋冬季節怎麼護肺、防空污呢?

口罩是必備武器
空污嚴重的日子,戴上符合標準的兒童口罩,能有效阻擋PM2.5的侵襲。新冠疫情之後大家比較習慣戴上口罩,不過李醫師發現一般外科口罩在防飛沫效果上不錯,但是密合度不佳,反而防霧霾的布口罩才能對微小顆粒有較好的防護過濾效果,還能水洗重複使用,大家可以上網搜尋一下。

每日清洗鼻腔
過敏兒的鼻腔黏膜很敏感,可以接受洗鼻子的話,每天用生理食鹽水噴霧或溫水沖洗鼻腔,把附著的污染物洗掉。這就像是給孩子的鼻子做一次大掃除。不能接受的孩子就頻繁少量喝喝水。

防風連帽外套
秋冬天氣變化大,早晚溫差大,過敏兒的身體無法很快的調適,就靠我們幫身體加一件薄外套。尤其孩子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滿頭大汗,外套最好是有連帽子的,我們要把頭部跟頸部保護起來。

瀏海處理好
很多女孩子的瀏海會有很多小毛,綁不起來就會在眼睛前面掃來掃去,加重眼睛的刺激。如果可以用夾子夾起來就夾好,不然有一個好東西:凡士林。用一點點凡士林,把頭髮拍壓黏在頭上,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黏好了,完全不用擔心頭很油。




室內空氣淨化
開空氣清淨機可以大幅減少室內空氣中的過敏原和污染物,特別是在換季或空污嚴重的日子,開空氣清淨機的時候記得要關窗戶。冬天真的空氣乾燥的時候,加濕器也能有效降低空氣的乾燥度,減少呼吸道不適。

關上窗戶
尤其是空氣污染指標爆表的時候,一定要關窗。秋冬夜間睡覺時也會建議關上窗戶,才不會一起床打開房間的門就吸上滿滿的空氣污染。

穿上襪子、地板拖鞋
家裡尤其是磁磚地板的,秋冬氣溫較低,從被窩起床雙腳一踏到冰冰的地板馬上就要打噴嚏了。先穿上襪子或是地板拖鞋再踩地板就會好一點囉。如果天氣更冷一些,也可以考慮穿上襪子睡覺。

寢具常清潔
這個習慣其實不是只有秋冬的時候,平常就應該落實了,孩子一天睡眠 10 小時左右都在床上枕頭上,定時清洗床單被單枕頭套,還要用塵蟎機或是吸塵器吸一吸。也可以考慮使用防蟎寢具多一層防護。




中醫如何幫助過敏兒改善體質?


中醫認為,過敏和孩子的肺、脾、腎三個臟腑有關,調理體質是防治過敏的關鍵。

肺氣虛:容易咳嗽、打噴嚏
治法:益氣固表。常用的藥材有黃耆、白朮等,可以增強身體的防護力,減少外感風邪的機會。

脾虛濕盛:常常消化不良,痰多鼻涕多
治法:健脾祛濕。適合的食材有淮山、茯苓,可以促進腸胃功能,減少體內濕氣。其實現代的孩子們飲食常常過度,這邊反而會建議節制孩子們的飲食,尤其是甜食,讓脾胃不要過度負擔,比較不會生出一堆黏黏糊糊的鼻涕和痰。

腎氣不足:夜間容易喘、氣息不足
治法:補腎固本。針對腎氣虛的孩子,我們常用熟地、山茱萸來補腎,幫助調整體力和呼吸系統。現代的孩子白天就學時間很長,晚上上床睡眠的時間偏晚,某部分來說孩子們其實都有點過勞了,讓孩子能夠早點睡,睡好一點,睡飽一點,孩子的身體自然能夠強壯一些。




秋冬照護的日常其他小撇步


照護過敏兒不只靠中醫調理,這邊再次提醒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,家長們也可以參考。

飲食養肺:從餐桌開始的防護
秋冬多吃潤肺的食物,像是梨子(適度)、百合、白木耳,能幫助呼吸道保持濕潤,減少乾咳和過敏反應。
燥熱上火食物不要吃,餅乾類重口味食物,容易引起粘膜刺激,會讓粘膜更脆弱。
寒涼冷飲不要吃,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,脾胃功能不好,會大幅降低免疫力。
甜食零食不要多吃,尤其人工添加物,吃多了容易積在體內消化不良,也會阻礙脾胃正常功能。

睡好、運動多,免疫力加分
中醫講究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正氣就是我們的免疫力。讓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,上床睡眠時間要早也有助於長高,盡量養成規律習慣(人是習慣的動物),才不會有時想睡但是睡不著,搭配適度的戶外運動(注意空污時段避免外出),對強化免疫系統很有幫助。

避開過敏源:清潔為王
家中的寵物毛髮、塵蟎是隱形的過敏源。尤其記得定期洗曬床單、枕頭,孩子一天在床上的時間有快要一半了,減少孩子接觸這些過敏原的機會。

中醫師的貼心叮嚀


「不要怕流汗」
流汗是身體的排濕方式,適度運動讓孩子健康,但要避免運動完馬上吹冷風。
「鼻水不是敵人」
輕微的流鼻水、打噴嚏是身體在自我防護,把異物排出體外,不要太緊張第一時間就吃藥。
「空污不是藉口」
如果空氣污染無法避免,那就多在家運動,室內彈跳床很不錯,小朋友很愛,避免久坐讓免疫力下降,也能幫助長高。

過敏兒的照護需要耐心和細心,秋冬的挑戰雖然多,但只要用對方法,健康也能迎刃而解。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我們希望能透過日常的調理,讓孩子遠離過敏的困擾。各位家長,讓我們一起努力,給孩子一個安心呼吸、健康成長的環境吧!

「中醫不是魔法,而是耐心的科學。」
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神醫或是仙丹妙藥,可以一次解決過敏問題,過敏的體質除了可以吃中藥調理,也要靠我們每天每天的日常照護注意,逐漸強化我們的體質,讓我們的身體相對的平衡,在面對生活的挑戰就能穩定一點。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解秋冬過敏兒的照護重點,讓孩子能在這個季節開心出門、不再被鼻水困擾。

完整版過敏兒的守護(點這裡)還可以點進去看另一篇文章唷。


宜靜醫師的門診表



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遠離皮膚炎症的煩惱:中醫觀點的飲食宜忌與日常調理





親愛的朋友們,
當你面對皮膚發炎、濕疹、痘痘、異位性皮膚炎或尋麻疹等困擾時,是不是覺得怎麼擦藥都不見效?其實,中醫認為,這些皮膚問題的根源,不單單在皮膚表面,而是與身體內在的氣血、脾胃有著深刻的聯繫。「內調外養」是中醫的重要理念,因此,我們可以透過飲食調理來改善皮膚健康,讓肌膚恢復純淨與健康。


皮膚炎症的根源:脾胃與氣血的失衡


中醫認為,皮膚炎症的背後多涉及「濕氣」、「熱毒」與「氣血不足」。飲食不當、過多辛辣油膩、或內在壓力,都可能導致體內積聚濕熱或毒素,讓皮膚產生過敏反應、紅腫、搔癢或發炎。各類皮膚炎如濕疹、痘痘、異位性皮膚炎、尋麻疹,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訊,提醒我們要「吃對」食物,避免讓皮膚的負擔變重。




皮膚炎症的宜食食物:清熱利濕、滋陰潤燥

  • 綠色蔬菜與瓜果(苦瓜、冬瓜、絲瓜等):清熱解毒,消腫利濕,適合緩解皮膚紅腫、濕疹。
  • 蓮藕:涼血止癢,適合緩解皮膚發炎。
  • 百合:潤肺止癢,適合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燥脫皮。
  • 梨子、銀耳:富含水分和膳食纖維,能滋陰潤燥,改善皮膚乾燥癢感。
  • 綠豆湯、薏仁湯:清熱解毒,適合皮膚紅腫、痘痘發炎。注意不要加糖。
  • 菊花茶、決明子茶:退火清熱,緩解發紅、癢感。
  • 優質蛋白質魚肉(如鱸魚、鯽魚):促進皮膚修復,減少損傷,但要注意海鮮過敏者不宜。
  • 豆製品(如豆腐、豆漿):營養豐富、清淡不油膩,有助於皮膚健康。

皮膚炎症的忌食食物:減少濕熱、避免過敏


  • 辛辣香料類食物(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韭菜):容易助火生熱,加重皮膚的紅腫和發炎。
  • 油炸、燒烤與高脂食物(炸雞、薯條、燒烤、堅果):增加脾胃負擔,導致濕熱內積,惡化皮膚問題。
  • 高糖食品(如奶茶、甜點):刺激胰島素分泌,促進痘痘生成。
  • 奶類:動物性的奶,容易生濕氣,引發身體發炎。
  • 發物(易引發過敏的食物)海鮮(如蝦、蟹):可能誘發過敏反應,加重濕疹和尋麻疹。
  • 酒精(如啤酒、烈酒):擴張血管,加劇皮膚紅腫和癢感。
  • 人工添加物:容易讓皮膚更不穩定。




日常調理:


  •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:規律進食,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腸胃負擔,避免濕熱堆積,加重皮膚問題。
  • 每天飲水1500-2000ml:補充水分,促進代謝,排出毒素,保持皮膚水潤。
  • 適度運動,促進排汗與循環:散步、瑜伽等輕度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,減少毒素累積。
  • 放鬆心情,減少壓力:調整情緒,避免內分泌失調,減少皮膚炎症的發生。

一日皮膚友善飲食範例


早餐:蓮藕粥 + 水煮蛋 + 無糖豆漿
午餐:蒸魚 + 清炒綠葉蔬菜 + 白米飯
晚餐:豆腐湯 + 燙絲瓜 + 銀耳百合湯
點心:綠豆薏仁湯
水果:梨子

小提醒:要注意若脾胃屬於虛寒性狀態,涼冷食物仍須節制,配合中醫師藥物調理,會比較不會反而損傷脾胃。

結語:讓皮膚在自然調理中恢復純淨美麗


皮膚的健康來自於內外兼顧的調理。透過清淡、均衡的飲食,並遠離助長濕熱的食物,我們能為肌膚減輕負擔,逐步修復它的健康。記住,飲食調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需要耐心與持之以恆。在這條路上,讓我們一起愛自己,重拾那份自然健康的美麗。

最後,仍要除了醫師的中藥內服甚至外用治療,飲食的調整也要努力改善,在皮膚清潔及呵護上也要留意,當皮膚受傷了,就需要照顧以及加倍的保濕,讓皮膚有機會好起來。




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第二章:針尖上的美麗—中醫美顏針灸的奧秘

 作者:李宜靜 中醫師




中醫的世界裡,美麗不只來自表面,而是從「氣血」深處萌發。氣血充盈,臉上就像自帶美顏濾鏡:紅潤、彈嫩、有光澤;但一旦氣血不足或氣滯,皺紋、暗沉和色斑就像不速之客一樣找上門。針灸的奧秘正是在於調節全身和面部的氣血流動,讓你的臉(或者身體)重回健康狀態,恢復光彩。

氣血調和:美顏的根本


中醫認為,氣血是維繫人體生命力的核心。當氣血充沛時,皮膚能得到充足的滋養,呈現紅潤透亮的狀態;反之,氣血不足就會引發乾燥、皺紋、色斑等皮膚問題。針灸的美顏精髓在於疏通氣血、打通經絡,使血液和能量能夠流向面部,滋潤皮膚細胞,達到由內而外的年輕效果。當然若身體本身的氣血不足,連調動到頭面都不夠的時候,就要先從全身的氣血補養著手了。

《黃帝內經》有云:「氣血不和,百病乃變。」這句話放在美顏上再貼切不過。透過針刺特定穴位,如迎香穴和四白穴,我們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,為皮膚輸送養分和氧氣。結果呢?你的肌膚不再乾巴巴,反而柔嫩得像剛喝飽水。




經絡與穴位:通暢氣血的關鍵


針灸的奧妙還在於打通經絡這些隱形的能量通道。一旦經絡堵塞,氣血無法順暢流動,臉上就容易出現各種狀況:色斑、細紋、甚至浮腫。針灸透過刺激面部的主要穴位,如迎香、地倉和攢竹等,能快速疏通經絡,促進血液在臉上的自由運行,讓你的膚色重新變得紅潤有光澤。

調整氣血,提升循環:讓肌膚喝飽養分


氣血就像肌膚的專屬外賣員,為皮膚細胞送去新鮮的養分。如果氣血運行受阻,皮膚細胞就像餓肚子的孩子,自然沒精神。針灸能讓氣血循環恢復通暢,皮膚瞬間「滿血復活」。

例如,迎香穴(鼻翼兩側)能促進鼻周及整個臉部的血液流動;而針刺四白穴(眼眶下緣)能減輕黑眼圈和眼周浮腫,讓你熬夜後也能保持「我昨晚睡得超好」的狀態。





美顏針灸的神奇功效:膠原蛋白再見重生


隨著年齡增長,皮膚中的膠原蛋白開始偷偷流失。針灸的另一個絕活,就是喚醒皮膚的再生能力,刺激膠原蛋白的生成,讓鬆弛的皮膚重新緊實起來,皺紋也會變得不明顯。你的皮膚不但更有彈性,還會透出那種由內而外的自然光澤。這邊還是要提醒,想要抗老保養的效果很好,那就要在還沒有老化之前就要開始保養了,這時候事半功倍,等到已經有老化,就需要花力氣「維修」,就會比較辛苦,就會事倍功半囉。

抗炎與修復:告別敏感與暗沉


醫學研究也證實,針灸能促進體內釋放多種抗炎物質,加速皮膚的自我修復。這對於愛長痘痘或皮膚敏感的朋友尤其重要。針灸不僅能讓你遠離紅腫和過敏,還能讓受損的肌膚迅速恢復活力,重新回到最佳狀態。

透過這些針灸奧秘,我們
不再只是在表面對抗歲月,而是由內而外啟動身體的修復系統,讓美麗成為一種長久的狀態。針灸不只是針對肌膚問題的應急措施,而是一種全方位的調理方式——讓你輕鬆擁有紅潤彈嫩的肌膚,散發健康自然的光彩。

韓式美顏針,F.A.C.E.針法,是
一套結合中醫經絡穴位與西醫解剖肌肉概念的美顏抗老針法,一開始是為了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,是能針對逐條肌肉調整恢復彈性肌力的針灸方式,在拉提緊緻的效果上上面會比一般針灸穴位的還要好,也能針對臉型皺紋等提供更多的改善。